大自然的呼吸
 
歷史的見證-界碑

梅山鄉的道路運輸,因為天然地勢的阻隔,進步的非常緩慢。在日據時代,就只能利用牛車或腳力搬運貨物,到光復的時候仍沒有太大的改變。這樣的情況使得梅山的發展一直都侷限在淺山區的小額交易,各個深山村落的無數商品都因為昂貴運費,僅僅成為都市商人牟取暴利的媒介,無法為梅山帶來繁榮經濟。所以大家都知道,要讓梅山區繁榮,唯有打通梅山的交通任督二脈,梅山才能向外發展,擴展經濟作物及觀光產業。

 

唐山過台灣來開墾,與台灣原住民在墾地上爭地爭吵,有許多的不和事件產生,後經地方協調,在邊界立碑不越界,才停止紛爭。


路標

碑文全

諸羅分縣 准

本縣正堂 陶 關移奉

本府正堂 鄒 憲票遵即檢查 前線徐勘詳原案

大湖頂寮三渡水蟾蜍領奇里岸庵古坑處以大小

脊分水為界 山前屬民 山後屬番 請豎界碑區

別民番界限等 因准此合行豎立碑以杜匠民越界 私墾須至界碑者

乾隆參拾年參月 日立

原石碑之全文


原石碑已被青苔覆蓋

由碑文可見,這是清朝時期為界分唐山移民與原住民紛爭而設,擁有悠久的歷史 。

原文全部是刻在長166公分 寬70公分的大石頭上。因受風雨浸蝕,故亦曾多次整修,梅山文教基金會並豎立原碑文在一旁,供大家觀看。

鎮鄉之寶-古道

我們的家鄉梅仔坑的古道,有非常多條,所以梅山鄉又名「古道之鄉」。不過經過歲月的演變,經濟繁榮之後,連結的柏油路取代了古道,家家戶戶均以機車或汽車代步,古道逐漸荒廢,像現在通往太平早已不用再辛苦的行經數小時走幾十里的古道,而改走公路了。


入口

登山客的標章

梅山通往太平、瑞里等風景區的道路是梅山鄉的獨特景觀,路程從海拔一百公尺一直到一千公尺,一路蜿蜒攀升,在路程中連續左右彎斜三十六彎七十二拐,艱險又壯觀,沿路也有許多據點,讓我們遠眺梅山鄉城及嘉南平原的景色,所以經常吸引眾多的登山客前來朝聖。另外太和公路、太興公路、瑞里公路、瑞峰公路等山區產業、觀光道路的興築也給予了梅山鄉另一片天空。

梅山文教基金會跟政府發展健康社區營造活動,不忍心看到這麼好的文化遺產被歲月侵蝕掉,所以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將古道重新整修,讓古道的面貌煥然一新,當我們看到他們的努力也不禁感佩這些叔叔伯伯阿姨的毅力,並且也深深的感謝他們!之後就我們接棒!讓社區裡這份珍貴的文化遺產,能長久的延續下去!

規劃完整的步道

     
 

 

相關網站

| 蓮霧的故鄉 | 古道奇兵 | 學習步道 | 梅山文教基金會 | 戶外教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