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元殿
 
關於開元殿
   開元殿,由高速公路大林交流道往溪口,約十分鐘可到達。位於台灣西部大平原中的鄉間小鎮。即嘉義縣溪口鄉柴林村。東北方臨三疊溪,北方虎尾溪兩溪交匯於本殿右側而成,北港溪順流西南方出海。每當雨季,河流奔騰,一瀉千里,平時則細水長流,別有一番氣象。
開元殿
  開元殿係奉祀民族英雄鄭成功,玉封開臺尊王 ,或稱開台聖王,國姓祖,國姓爺 , 延平郡王等等。民族英雄鄭成功凜於民族大義,不屈滿清利誘脅迫,不願大漢淪落異族統治,遂以大無畏的英雄氣慨,堅持反清復明,遙擁桂王於閩廈,承封延平郡王 ,御賜國姓 。轉戰閩,浙,粵,三省打擊清軍,明朝半壁江山賴以擎持。順治十五年直搗金陵,企圖負隅一戰而不遂,乃率吾等祖先二萬伍仟餘眾渡海來台,驅逐荷蘭碧眼紅毛蕃於安平。鄭成功入台之後,即開始規劃建設台灣,興建學堂,建立府制,開墾荒地,屯田練兵,奈因天年不假,致壯志未酬身已先卒。鄭成功在功圓果滿後,獲 玉封開台尊王 。部將 鄭蛟 自福建泉州府恭請 開台尊王 神像來台定居於笨南堡柴林腳 (即今嘉義縣溪口鄉柴林村)之家宅奉祀,迄今已恭奉兩百餘年。

  開台尊王在民國五十六年奉玉旨濟世,渡世,開始在鄭家以輦轎方式濟世,後採乩生及數名工作人員在鄭家廳堂開壇濟世救人,並請地方耆老為善信開示道義,弘道濟世、神人合一,共辦聖業。開台尊王神威顯赫,戚靈遠播各地,因此各地善信駱驛不絕,香火鼎盛,鄭家廳堂已容納不下眾多善信大德,因此開台尊王指示辦事人員,決定另尋廟地,於民國五十九年經全省各地熱心人士善信大德鼎力出錢出力,終於買到現址。並於六十年正月十七日恭請韓道長暨陳大姑與地方首長蒞臨動土,積極興建本殿,就在同年閨五月廿六日舉行前殿安座大典。繼而增建中殿,完成後於六十一年六月廿七日舉行發一大道佛堂落成安座。民國七十一年前殿連續升高三次一丈三尺高。同年也興建餐廳,開元殿因此由簡陋而初具規模。 開臺尊王 在世忠肝義膀,勁節孤忠。 老母 開恩慈悲, 玉帝 慈憫恩賜 開台尊王 建其大神像做為永久紀念供世人景仰。開元殿管理委員會即於民國八十年正月初九日再次恭請韓道長蒞臨主持後殿無極宮動土典禮並於民國八十二年癸西十一月十三日舉行安座典禮三樓至四樓約可容納千人作為道場或集會之場所。隨後繼續在頂樓興建鄭成功大神像,歷時二年,於民國八十四年乙亥十月十八日舉行落成大典。大神像高一百七十八尺,氣慨威嚴,內部並規劃為鄭成功文物紀念館第五樓至第九樓免費供遊客參觀。館內陳設鄭成功一生成長過程及其為國犧牲奉獻之文物史料,墨寶兵器,以及清廷詔書,荷蘭之受降書等等,頗具歷史價值。將成為台灣觀光旅遊聖地之一。

   
資料提供:嘉義縣溪口鄉柴林國小
 

 
簡介資訊
學習單
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