蒜頭糖廠
 
蒜頭的由來

  蒜頭村是六腳鄉鄉治所在,其地名由來是因為早年當地有錢人家很多,據稱有「九萬二七千」意思是家產萬兩戶有九名,千兩戶有二十七名,算來是頭,即稱「算頭」,後來則被誤傳成「蒜頭」,一直沿用至今。

糖廠介紹
  蒜頭糖廠興建於民國前六年,位於朴子溪中游南岸的六腳鄉工廠村,因靠近對岸的蒜頭村而得名,是六腳鄉內最氣派的廠房。嘉義縣的土壤與天候等因素,頗適蔗作栽培,因此在早期有「台糖寶庫」之稱,本廠曾經是全台第三大廠。但因近年來工業型態的轉變,從國外進口的糖反而比國內生產的還要便宜,蒜頭糖廠也逐漸減少產糖量。民國九十年因納莉颱風所引起的水災,廠房淹水終於停止產糖;現轉型為「蔗埕文化園區」,供遊人參觀 。
   現在的園區內,有著俗稱「五分仔車」的台糖小火車,它在早期除了運送貨物之外,更是交通的動脈。民國七十年以前,蒜頭糖廠的小火車是六腳鄉的主要交通工具,莘莘學子們須坐它通勤求學;現在則是在老鋼鐘的聲響中,帶領著人們進入懷舊的時光中,遊客坐著它參觀廠區。古樸的日式檜木車站後的補鞋店、公園、舊市場、廠區邊緣的職員宿舍、防空洞 ……,處處有著濃濃和風小鎮的氣息; 到此一遊,總是令人充滿甜甜的回憶。
糖史介紹
   台灣種植甘蔗,始於萬歷崇禎年間,福建飢荒,饑民數萬移民台灣,當時甘蔗已被攜帶來台灣種植,十七世紀初荷蘭人入據台灣更積極獎勵種植甘蔗;一六六一年明朝鄭成功驅逐荷蘭人,屯田開墾,發展種蔗製糖,台灣糖業因而趨漸發達。
   西元一八九四年,甲午戰爭失敗後割讓台灣,澎湖給日本人。日據時代治台灣初期,日本政府對擴展台灣糖業採用日本人新渡戶稻造博士之『糖業改良意見書』並提出獎勵的方法,為日後台灣建立新式糖業開闢坦途。民國五、六年間,四大製糖會社相繼成立,形成日本人經營台灣殖民地經濟主流。
交通位置
   蒜頭村是本鄉的鄉治中心,位在縣道157號公路往朴子的路旁。從這裡可以利用鄉道嘉五十七號公路;過介壽橋,左轉行經蒜頭糖廠的道路,再右轉直行,就與嘉朴公路一六八號銜接,對面就是嘉義縣行政中心──祥和新村。
  從一六八號公路北行,可到達水上大崙交流道上中山高速公路;也可以順路繼續行駛,連接臺一線省道,到達水上航空站及嘉義市。未來當太保市高鐵站完工,只要連接一六八號往太保方向,就可以在高鐵太保站坐高鐵了。現在也可以在祥和新村縣政府所在地附近上東西向快速道路,連接南二高,所以交通是更加便捷了。
     
更寮國小:林文智老師編製
嘉義縣六腳鄉更寮國小提供
嘉義縣六腳鄉蒜南國小提供
 

 
簡介資訊
蒜頭糖廠
林文智老師設計

學習單
蒜頭糖廠
林文智老師設計

蔗埕文化區
洪麗瑛老師設計

糖廠的過往
陳怡君老師設計

相關網站